facebook join_line sendemail
title

全台東門恆春東門城

 
恆春城-東門
恆春東門
今日恆春東門城
恆春東門
昔日東門
恆春東門
東門的城樓與軒亭
 
恆春東門
東門城牆的雉堞與馬道
 

  同治13年(1874年)牡丹社事件後,沈葆楨奉命來台督辦防務,地方士紳向其建建議設縣治,沈葆楨亦有同感,乃奏請設縣,並築城以守,因當地氣候四季如春,改名為「恆春」.

  恆春城規劃以猴洞山為龍脈,開設四門,光緒元年(1875年)動工興建,城牆牆垣以石灰土構築,上砌紅磚,每座城門設砲台一坐,另城外挖有護城濠,深六尺五,寬三丈二,上架四座濠橋以連絡內外.於光緒5年竣工.

  1908年,恆春遭大颱風侵襲,大部份的城樓與城門都被摧毀.民國34年1月二次大戰末期,美軍空襲台灣,數百公尺城牆毀於戰火,民國48年又遭大地震,恆春城只剩斷垣殘壁了.

  民國52年,由於修築道路之故,又拆除大半僅剩城垣,今日只保存完整的城牆僅東門旁,及沿恆春國小至北門的一段而己.

  民國68年屏東縣政府在觀光局的補助下,首先將南門加以整修,重建單簷歇 式的城樓及軒亭於城上,東門隨後在民國72年開始整建,用現代的建材再度打造出昔日的城貌.

  東門亦為歇山頂式城樓,前方有一軒亭.軒亭為恆春城的特色,其功用為遮擋烈日與暴風雨.另城樓與城牆連接處之斜道.城牆上的雉堞與馬道都用紅磚重新砌過.來到恆春,四座城門已是觀光的焦點.

 

 
資料來源: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作者:戴震宇 遠足文化出版
  • 買東門粿
    買東門粿
  • 炊粿六十年
    炊粿六十年
  • 木竹蒸籠炊蒸
    蒸籠炊蒸
  • 粿店Line帳號
    LINE帳號
  • 粿店facebook專頁
    facebook專頁
 
蒸籠蓋